功能测试
  • 1
  • 2
  • 3
  • 4
  • 5
济南专业心理咨询师
济南专业心理咨询机构
济南专业心理咨询机构
济南心理咨询
中学生济南心理咨询师
  • 最新
  • 随机
  • 热门
  • 专家
  • 资质
  • 环境
  • 服务
文章列表
【阅读置顶全文】2016-5-1 查阅:(0) 标签:

清源·叶晗

在学习与工作中,人们往往被各式各样的事情占据着我们的时间,很多事情堆在一起却不知道从何入手。由来自哈佛商学院的Francesca Gino教授和来自UNC's Kenan-Flagler商学院的Bradley Staats教授在哈佛商业评论里发表的《你想把事情做好的决心会破坏你工作的有效性》一文中提到了人们其实会很自然而然的将繁琐、困难的事情放在后头。

通过上文中的研究发现人们是这样分配自己的工作任务的:人们会有“完成偏差”(completion bias)——大脑会对任务完成以及完成这件事情所带来的快乐会特别敏感。Gino和Staats的后续研究(还没发表)发现人们核查事情会像得到奖励一样会感到开心,比如在自己的计划日程里慢慢清了计划内容时会有一种成就感。此外,在完成任务后能得到自己肯定的人会比单单完成任务的人要感到更快乐。
...
【阅读全文】2016/6/9 查阅:(0) 标签:
文:清源•金丽娇

爱喝心灵鸡汤的人智商低

加拿大滑铁卢大学心理学家戈登·彭尼库克发现,经常在社交网站上发表鼓舞人心名言的人,更容易相信宗教、阴谋论及超自然现象,相信那些非常人能做的事情,但他们的智力水平和认知水平偏低。这篇论文发表在心理学期刊《判断与决策》上,题为《对看似有深意却实为废话的接受程度和辨识能力》。彭尼库克的团队设计了一个“四步验证法”,检测了近300位实验对象对“心灵鸡汤”的接受程度与智力之间的关系。对于这个研究结论,最受打击的应当是在朋友圈或其他平台发送和转发心灵鸡汤的人。

...
【阅读全文】2016/6/9 查阅:(0) 标签:
清源•张梦娇

首先,小编想要和大家分享一个有关“母爱”的实验:

哈洛的“母爱剥夺实验”

1958年,美国心理学家哈洛及其同事用恒河猴做了一项有关“母爱剥夺的实验”:让新生的婴猴从出生第一天起就与母猴妈妈分离,放在一个隔离的笼子里养育。在以后的165天中和两个妈妈在一起——铁丝妈妈和绒布妈妈。铁丝妈妈是用铁丝制作的一只假猴子,在它的胸前特别安置了一个可以提供奶水的奶瓶,绒布妈妈是用绒布制作的一只假猴子,但不能为婴猴提供食物。按照哈洛的说法就是“一个是温暖柔软的母亲,一个是有着无限耐心,可以24小时提供奶水的母亲。”
...
【阅读全文】2016/6/9 查阅:(0) 标签:
清源.林冬雪

三行情书,你有看过吗?最近在网上看到了这样一段用心理学写的三行情书:“你是我的另一半,这就是,我对你的刻板印象。”如此简单明了却又打动人心,是不是感觉新的撩妹技能瞬间get呢,然而言归正传,我们今天要说的可是聚焦在最后四个字上——刻板印象。

在社会心理学中,对刻板印象有这样的定义“指人们通过整合有关信息及个人经验形成的一种针对特定对象的既定认知模式”在长期的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中,刻板印象作为认知系统的重要组成成分,帮助人们简化了其认知过程,减轻认知负担,节约认知资源,提高认知效率,从而使人们适应复杂的社会环境。这样一说,似乎让人觉得很复杂,实际上,这是一个很容易字面理解的概念,就是我们在生活中常说的“给人重印象了”之类。
...
【阅读全文】2016/6/9 查阅:(0) 标签:
文:谢可慧

这个世界,最不缺乏的人种是什么?老好人。
 
无须放诸四海,只需看看自己,是不是常常扮演着老好人的角色。
 
是,累死自己,成全别人,然后呢?结局多样。
 
但有一点是肯定的,你发现,你的付出并没有获得感激,你的好心也如鸿毛轻飘。你那么想成为别人心中的好人,最后却不过是那个召之即来挥之即去的老好人而已。
 
用一个现下最流行的语句:不想成为老好人,记住四点就够了。
                    
我的付出不是徒手之劳
 
我的好友喵喵在国外已经第四年了。她说她始终相信一句话,把你的付出当作徒手之劳的人,都不是什么好人。
...
【阅读全文】2016/6/9 查阅:(0) 标签:
文:佚名

子游(孔子的弟子)说:“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意思是说,如果你有事无事总是跟在国君身边,虽然表示亲近,但离自己招致羞辱就不远了;如果你有事无事总是跟在朋友旁边,虽然看起来很亲密,但离你们俩的疏远也就不远了。

现代社会,虽然人们经常感叹:人与人之间不仅生活的距离在加大,心灵与心灵的距离不知加大到何方?不过,圣人却明训,人与人之间,拥有必要的分寸,保持适当的距离都是不可缺少的。

在心理学上,有一种界定,说现代人的交往中,有一种叫做" 非爱行为" ,就是以爱的名义,对最亲近的人,进行一种非爱掠夺。这种行为,往往发生在夫妻之间、恋人之间、母子之间、父女之间,也就是世界上最亲近的人。夫妻和恋人之间,经常会有人说,你看看,我就是为了爱你,我放弃了什么什么。我就为了这个家,我今天怎么怎么样,所以你必须要对我如何如何。以此来达到让别人服从自己的意志的目的。所有这些,其实,统统称为非爱行为,因为,它是以一种爱的名义,所进行的一种强制的控制,让他人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      
...
【阅读全文】2016/6/8 查阅:(0) 标签:
在日常生活中,你一定不陌生这样的对白——“你都为这个家做了什么,我整天在外面(家里)累死累活的,你都知道吗,一句好话都没有就算了,你有什么资格来说我……”夫妻之间常常会发生这样的抱怨,每个人都认为为这个家付出了太多,却得不到对方的体贴和赞扬。。。
【阅读全文】2016/5/24 查阅:(0) 标签:
文:清源·王晴

罗密欧和朱丽叶的爱情为何能够坚贞不渝? 为什么人们喜欢凑热闹?

一、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
 
莎翁的名著《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故事几乎人尽皆知:罗密欧与朱丽叶相爱,但由于双方世仇,他们的爱情遭到了极力阻碍。但压迫并没有使他们分手,反而使他们爱得更深,直到殉情。心理学把这种爱情中的人儿“越是艰险越向前”的现象称为“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即,当出现干扰恋爱双方爱情关系的外在力量时,恋爱双方的情感反而会加强,恋爱关系也因此更加牢固。这是有关爱情的一种“怪”现象。

认知失调理论很好地解释了这个颇具罗曼蒂克色彩的效应。当人们被迫做出某种选择时,人们对这种选择会产生高度的心理抗拒,而这种心态会促使人们做出相反的选择,并实际上增加对自己所选择对象的喜欢。因此,人们在选择恋爱对象时,由于人们对父母反对等恋爱阻力的心理抗拒作用,反而会使双方的感情更牢固。当这种恋爱阻力不存在时,双方却有可能分开。经历过重重阻力和生死考验的爱情,不一定能抵得住平凡生活的冲击。当爱情的阻力消失时,也许曾经苦恋的两个人反而失去了相爱的力量。
...
【阅读全文】2016-5-23 查阅:(0) 标签:
冲动性购买的现象在一般消费者的日常生活中非常普遍,根据有关数据资料,中国消费者是属于一群冲动性购物群。在所有消费行为中,有70%是属于冲动性购物。

【阅读全文】2016-5-22 查阅:(0) 标签:
首先,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个小故事,故事来自电影《依然爱丽丝》。
【阅读全文】2016-5-21 查阅:(0) 标签:
最新评论
最新留言
我的收藏
    疏通标签
    清源济南心理咨询中心 版权所有
    本站由 鹊起科技 维护与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