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测试
首页 > 父母孩子 > 正文

“妈妈,不是我离不开你,而是你离不开我”

发布-济南心理咨询 | 查看- | 发表时间-2023/7/29
文章页顶部广告在主题的INCLUDE目录下的AD_MIDDLE_01.ASP

 纪录片《零零后》中有一集,当小主人公锡坤被问到:成长意味着什么?

他直接回答:意味着妈妈要离开我。

锡坤妈妈追问:谁离开谁?

锡坤说:你离开我。

 

生活中,我们也经常会听到有家长对自己的孩子这样说:

“我这么做都是为了你好!”

“为什么你就是不懂我们的苦心!”

“你要不是我的孩子,我才不会这么费心费力地去管你!”

“按照我们说的去做,听到没有!”

似乎,“按照我说的做”已经成为了一些家长时时刻刻挂在嘴上的口头禅。

虽然,当被问到“孩子的人生应该由谁来做主”这个问题的时候,大部分家长都是想都不用想地就回答:“那还用问吗?当然是孩子自己做主啦!”

但实际上,很多家长却无意甚至有意地去干预孩子的整个人生,并为其披上一层以“爱”为名的甜蜜“糖衣”。小到吃饭穿衣,大到升学、工作、成家,无一不是由家长完全掌控。

这种被支配的感觉,让孩子们痛苦不已。感到窒息,失去决定自己命运的控制权,就好像没有生命的提线木偶一样,一言一行都是按照父母预先设定好的“剧本”来进行。

尽管TA们尽力想要逃离这种恐怖压抑的环境:高中分流时顶着父母的怒火选择自己喜欢而父母却极力反对的学科;高考填报志愿时尽可能往省外跑,能跑多远就跑多远;工作地选的离家越远越好;在挑选配偶的时候也是与父母的期望“截然不同”,因此屡屡引发家庭大战……迎来的却是父母的大发雷霆:你这个小白眼狼,我们养你这么久你就是这样报答我们的?

 

家长们痛心不已,孩子们更是痛苦不堪。双方似乎陷入了一场残酷的“角斗”之中,但是“角斗”最后的结果往往以孩子们的妥协退让而告终。力量地位上的差距以及孩子们对其父母的愧疚感使得TA们在这场“角斗”中始终处于劣势,频频受伤。TA们不会再拒绝父母这种所谓的“爱”,只是不会再爱自己,不少孩子因此走上了自我攻击的道路,甚至出现了自杀自残的极端情况。

面对这些情况,家长们也开始反省自己:我也只是想为孩子好而已,孩子离不开我,难道我真的做错了吗?

如果要让孩子们来回答这个问题的话,TA们也许就会告诉自己的父母:“不是我离不开你,而是你离不开我!”

01 “离不开”的背后,是父母控制欲的满足

《不被父母控制的人生》一书中提出了“控制型父母”这一概念。所谓的“控制型父母”是指通过说教、支配、控制等形式来联结与孩子及他人的关系,不了解孩子的想法和观点,存在过度批评和控制行为,用自己的想法或愿望来控制孩子的思想和行为的一类父母。包括两种类型:心理控制型父母,即“斑鸠型父母”和行为控制型父母,即“遥控型父母”。

“斑鸠型”,顾名思义,就是喜欢“鸠占鹊巢”的家长。这种类型的父母时刻想控制的是孩子的头脑,TA们喜欢代替孩子做决定,大到为孩子挑选课外兴趣班,小到孩子每天的生活起居、洗漱、作业、玩乐时间……都由TA们严格把控。

此外,TA们经常对孩子表现出失望、不赞成和羞辱,让孩子感到内疚,还美其名曰:“我都是为你好!我怎么会害你!”、“小孩子家家的,你懂什么?听我的!”“你看你从小到大都听我的还吃过大亏吗?”而这份“为你好”背后所裹挟的控制和强迫却在传递着另一种信息:你不行!没有我们来指导你,你什么事也干不好!

随着这种控制的不断深入,孩子体验情绪的能力也在逐渐退化,当孩子内心的情绪枯萎成为一片荒漠之后,这样的孩子也就失去了独立表达情绪的能力,在情感上长久依赖父母,并且纠缠不清。

而“遥控型父母”则是想要像遥控器一样控制着孩子的行为。TA们会一直否认子女的感受,不断告诉孩子:“你的判断是错的。”并且一直将自己的判断强加在孩子头上。这种类型的父母在管教孩子时,会监控孩子的行踪,监督孩子的社交生活——孩子和谁交往,是不是一些TA们认为的“狐朋狗友”。

但实际上,谁又会比我们自己更了解自己内心的感受呢?

虽然在某种程度上,这种行为上的控制对于孩子的健康发展是不可或缺的,正如谚语所说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但是,当父母过度控制孩子行为的每一个细节时,孩子就会有样学样,变得和控制欲强的父母一样,开始控制比TA们更弱小的人。

但现实是没有那么多“更弱小的人”供TA们掌控,因此,这样的教养方式教育下的孩子们极容易出现心理、行为以及人际关系方面的问题。

种种问题的背后,看似是孩子无法脱离对父母的依赖,实际上则是家长的控制欲在作祟。

 

一百多年前,精神分析学派的“祖师爷”弗洛伊德提出,控制欲其实源于满足动物本能的需要——活下去,活得更好,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大自然赋予人类的一种特性。

而在当下,“控制欲”更是中国式家长极易走入的误区。很多家长教育孩子的出发点在于:“我的人生经验丰富,所以要把握好孩子的人生,让TA少走弯路。”

但实际上,孩子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有其独立的人格,不需要别人去包办、控制TA的人生。孩子完全可以通过不断自我尝试来收获经验,而父母要做的只是引导和陪伴。

此外,许多父母之所以喜欢把一门心思都投放到孩子身上,花费大量甚至所有的时间精力来关注孩子,是源于TA们在不知不觉间把自己对优秀的渴求、自己的某些理想投射到孩子身上。

也许是担心孩子不再需要自己,害怕自己被孩子“抛弃”;又或者是原生家庭带来的创伤,使TA们始终缺乏安全感,想要通过支配孩子来弥补自己;又或许是沉浸于自己为孩子做出的“牺牲”和“奉献”中,固执地把这种对孩子的“付出”当作是自己的成就,并洋洋自得。

不管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些父母如此执着于控制孩子,但是,残酷的事实却告诉我们,坚持“一切都是为孩子好”的父母最容易造成两败俱伤的家庭局面。

 

02 “我想离开你,却永远成为不了自己”

虽然,随着年龄的增长和阅历的增加,孩子们渐渐能够意识到这种亲子关系是“不对的”,TA们也想法设法想要逃离父母的掌控,不想再做那个爸妈手中的“提线木偶”。但是,在父母多年掌控下成长至今的TA们,似乎已经形成了某种消极定势,尽管已经远远离开了自己的父母,但是只要父母一“装装可怜”,TA们又会按捺不住心中的愧疚感和自责感,在父母一声声“我不能离开你啊”的呼喊声中又回到父母的身边。

TA们想反抗,想要独立,却始终被那份“沉甸甸的亲情”困住,无法脱身,而多年被压抑的自我和积攒的消极情绪逐渐发酵,给自己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首先是缺乏自信,过度批判自己。控制型父母,习惯性地否定孩子的需求和想法,甚至贬低斥责孩子,使得孩子失去对自己的信心。有些父母甚至用所谓“孝道”对孩子进行道德绑架,若不顺从,即是不孝,让孩子陷入深深的自责和过度的自我批判中。

其次是懦弱无能。在控制型父母的教养方式下成长起来的孩子大都成为了人们口中的“妈宝男”、“爸宝女”等,没有主见,随波逐流,即便是结婚成家后也是一副“顶不起来”的样子,无法与伴侣共同进退,只会一味蜷缩在父母的身后,成为时刻把“爸”“妈”挂在嘴边的巨婴。

最后,是无法承担应尽的责任。在控制型父母的支配下,孩子们只需要“乖乖听话”,遵守父母制定的规则即可,不需要自己做决定。但是,父母又不能一辈子跟在孩子的屁股后面,等到TA们长大成人之后,在面对人生重大抉择时,也很难有决断,也承担不起自己的人生责任。

 

03 如何让父母真正“离开”自己,拿回人生的控制权

也许你早已厌倦了父母无时无刻的掌控,却又没有勇气跳出“控制圈”,陷入了无休止的失落之中;亦或许你曾尝试反抗,却又因习惯或者愧疚重新成为父母怀中的“洋娃娃”,跑不掉,也远不了。

在这里,咨询师只想对你说一句:抱抱你,你已经很努力了,辛苦你了。

被控制似乎已经成为了人生的“底色”,即便想要脱离也并非易事,但是,咨询师能够感受到你在其中不懈尝试的勇气和坚定,也能感受到你在泥潭中奋力挣扎的苦痛和决心。尽管结果仍是未定,但既然你行动起来了,就一定会有改变的转机。

那么,应该怎样才能真正拿回自己人生的控制权呢?

首先,要进行自我觉察。既要觉察自己的思维和行为方式,也要将其与父母的心理和行为方式进行比较,找出异同,根据社会规范和自身已有经验,判断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不恰当的,哪些是具有自身特色的,哪些是沿袭父母的,以及哪些是无法明确分辨出来的。

我们要意识到,自己的原生家庭是存在缺陷的,我们父母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也存在着很大的漏洞和不足。但是我们更要觉察到,我们与父母是不同的个体,我们无法完全成为父母理想中的“复制品”,因而,我们需要与过去做一些了断,并做出新的改变以迎接崭新的未来,成为独立的自己。

 

其次,要与父母“划清界限”,实现“课题分离”。要勇敢地向父母表达自己的立场,明确自己的想法和信念,告诉父母什么对自己来说是重要的,什么是自己愿意做的,什么是自己不愿意做的,什么事情有得商量,什么事情没得商量等等。让父母明白属于我们的“课题”就应该由我们自己来做,并由我们自己承担结果和责任,他们不应随便干涉;同样,对于他们自己分内的事情,我们也不会去多加干预,真正落实“课题分离”。

即使已经提前预料到父母可能会因此大发雷霆或者伤心欲绝,我们也必须迈出这一步,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从父母的手掌心中翻腾出来,迈向属于自己的独立的世界。

 

最后,要接纳现实,多多实践。如果只是寄希望于父母会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做出改正的话,那改变的转机可能很久都不会降临到我们身上。在对自身和原生家庭的情况有了清楚的认知之后,我们可以从自身出发来采取行动。比如努力提升自己,用更丰富的知识和更高端的技能武装自己,提高自己的能力和魅力,为自己构建强大的安全感,用以对抗外界的“狂风暴雨”,在与父母的对峙中增添自己的底气。

或者是积极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师的帮助,在专业人士的帮助下,改变自己认知的角度,获得更多资源与支持,对处于心灵困境中的自己“拉上一把”,实现心理修通与重建,发掘真正的自我。

 

“世上所有的爱都以聚合为最终目的,只有一种爱以分离为目的,那就是父母对孩子的爱。”愿身处迷惘中的孩子们,都能驱散心中的阴霾,照见灿烂的阳光,追随心中的光亮,寻得自由与独立。也希望离不开孩子的父母们都能打开焦虑的内心,放开紧绷的双手,激发孩子们满满的生命能量,毕竟,“真正的爱不是控制,而是成全”。

济南清源心理咨询工作室专业从事济南心理咨询,山东心理咨询,团体心理辅导,济南员工心理健康培训,山东企业员工心理辅导,打造济南专业心理咨询机构,电话:0531-86051919
或许你还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最新文章
文章页自定义模板在主题的INCLUDE目录下的ARTICLE_SELF_MOUDLE.ASP
我的收藏
疏通标签
最近评论
访客留言
清源济南心理咨询中心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积安堂蜂蜜